1996年,刘士新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7年3月,刘士新开始了三年的宝钢实习生活。在实习期间,刘士新不仅顺利博士毕业,而且与钢铁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几年来,刘士新坚持不懈的从事工业制造智慧优化决策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完成国家级项目及课题的经验,并倾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攻坚克难,开拓进取
顺应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由刘士新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基于工业大数据的铝/铜板带材智能化工艺控制技术”获批立项。项目申请初期,刘士新带领团队成员深入调研、细心撰写、制定系统方案。数不清的挑灯夜战,换来的是成功立项。获批立项后,刘士新带领研究团队扎根工业,分别对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驻足于机器轰鸣的熔铸车间,团队收集了大量工业数据,并多次与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组会交流,最终提炼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术研讨会上,刘士新指出了我国金属材料工业生产装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高端板带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等仍无法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综合制造成本较高的行业发展现状。他带领团队分析出数据利用水平低、工艺参数优化不够、大规模定制依靠经验等因素是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并对工业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数据,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了深入讨论。
为攻克技术难题,刘士新经常工作到深夜,并告诫团队成员要高质量的完成项目,为建立有色金属智能制造示范产线打下坚实基础。行胜于言,刘士新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科研没有捷径,唯有埋头苦干、持之以恒,才能攀登学术高峰。
科研育人,桃李满园
刘士新注重学生的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一方面,他为学生制定系统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其中包括整数规划、凸优化、机器学习等课程;另一方面,他鼓励学生立足实践,提供实习平台并积极提升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刘士新培养的研究生多数就业于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巨头企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任家硕,就业于北京市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担任5G通讯技术小组负责人,多次担任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的技术指导;2018级硕士研究生马宇航,就业于北京市百度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从事图像处理相关的技术开发工作;2019级硕士研究生马悦,就业于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职位是软件开发工程师;2019级硕士研究生田征,就业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目前从事服务器运维相关的工作。
学生们的锦绣前程,离不开他的悉心教导;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让他倍感欣慰;学生们的每一丝烦恼,也牵动他的心。学生秦术晋说:“刘老师不仅带领我们走进学术的大门,而且不厌其烦的用自身的学识教育我们,培养我们独立思辨的能力。带领我们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让我们结识学者、获得机会。刘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是我们终身的财富。”
心系科研,硕果盈枝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是刘士新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他的常态化生活就是没有休息日,办公室的灯在深夜里还亮着。对科研那份纯粹的热爱,促使他严苛地要求自己,并激励着他每天不知疲倦的工作。
近年来,刘士新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大型企业科研项目20余项,新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0余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骨干教授,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宝钢集团兼职教授,建龙钢铁特聘教授等称号。
“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这便是刘士新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