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打造精彩课堂——记电工电子与智能技术研究所肖军教授

与时俱进地运用最新的教学方式,及时使用最新的科技辅助教学,让每一个知识点都生动起来,引爆学生的学习热情;钻研专业前沿热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让每一堂课都丰富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肖军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对待每一节课,肖军都精雕细琢,既追求生动精彩、风趣幽默,又注重知识拓展、内涵提升,努力用匠心打造精彩课堂。

借助先进手段,激发课堂活力

肖军承担着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要为本科生讲授《电工学》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研究生讲授《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课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肖军总是精益求精地钻研业务,兢兢业业地默默耕耘。

根据《电工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实践性强的特点,肖军带领团队成员紧跟时代潮流,努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每一个知识点。

新技术一出现,肖军立即开始学习应用。多媒体教学刚刚兴起时,肖军就带头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探讨和推广了板书和动画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FLASH软件一流行,肖军立即和同事一起开发仿真动画软件,生动再现每一个知识点。冶金1608班学委杨仲舒表示,“动画展示,形象逼真,上肖老师的课,我感觉自己犹如电流中的一个电子,畅快地遨游在电学的海洋中。”

经过多年的努力,肖军组织开发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兼具完整性、新颖性、实用性、先进性,与教材紧密配合,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并连年获得东北大学优秀教学课件。

实验教学硬件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支撑。在将PLC、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等新技术引进教学体系之后,团队设计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实验装置。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加直观的实践环境,肖军带领团队成员加班加点设计了可视化实验设备,设备的透明化不仅方便学生了解电路和电器原器件,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2年,资源共享课建设兴起。作为主讲教师,肖军讲授的课程《电工学》获得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首批建设立项,很快完成全部课程录像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该课程现在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网”上已经面向社会开放,并在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计划中面向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多个院校的本科生开放,获得学生的好评,在省内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5年,《电工学》课程获得东北大学首批慕课建设立项,肖军立即带领同事开展课程建设,完成了106个知识点的视频录像。“这是面向社会的教学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必须重新整合,达到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的效果。在异步机的教学中,我们把20多种相关控制部件搬进录影棚,进行集中展示,达到了直观的学习效果。”肖军说。该网络课程获得2016—2017学年度东北大学优秀网络课程一等奖。现在该课程已加入中国大学MOOC网,面向社会开放,网上注册人数近万人。

肖军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慕课视频教学与课堂测验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学院争得了荣誉,她曾多次获得学院教学突出贡献奖。

随时更新教学内容,拓展课堂内涵

电工学课程主要面向全校非电类30多个专业的学生,围绕该课程“入门难、发展快、学时少、实践性强”的特点,肖军结合自己在国外学习交流的所见所学,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内容是否与时代衔接,是能否吸引学生的主要原因。肖军注意跟踪电工电子学科的发展,对新器件、新技术、新分析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并有选择地加入到教学内容之中,用最前沿的专业成果吸引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喜爱。

在讲解叠加原理时,肖军针对线性电路的特点,自然地将内容拓展到工程上的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介绍了常用的智能方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等前沿热点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更新课程内容时,肖军强调要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相结合、与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和国家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相结合、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在不断加强工程应用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专业的内涵,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为了追踪前沿热点,肖军积极参与科研实践。近年来,她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横向工程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不断研究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电工电子学科的发展动向,把新思想、新理念以及电工电子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

收集整理最新教学资源的过程让肖军意识到,教材的编辑出版有一定的滞后性,只有自己动手编辑教材,才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知识。于是,肖军带领本课程组中青年教师开始编写教材。近5年,肖军主编和参编正式出版教材9本,学生使用的都是自编教材。冶金1603班的黄钰尧表示,“肖老师编的教材,理念先进,知识随时更新,贴近前沿,极大地拉近了学与用的距离,让人受益匪浅。”“我们获得东北大学百种优质教材立项的最新版《电工电子技术》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肖军说。

早在10年前,全国高校电工与电子技术研究会理事长、国家级精品课“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负责人吴建强教授等就对研究所的教学水平、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改革成果、教材建设等给予高度赞扬,认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基础课建设和专业建设相结合是一条加强技术基础课建设的新思路,对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稳定基础课教学队伍有现实意义,其成果已经起到辐射作用。

如今,依托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和国家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学》实验中的综合性、创新性、研究型实验已达90%以上。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慕课平台资源,肖军带领团队成员准备了《电工学实验》的网上教学内容,今年9月已上线运行。

“肖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认真负责,用实际行动给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做出了示范,真正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团队青年老师刘晓志说。

付出必有收获。甘于奉献的肖军先后获得了“江河奖教金”“东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东北大学优秀网络课程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东北大学教学名师、东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三育人”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一项项荣誉更是学校和学生对她最好的褒奖。

“通过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资源共享,东北大学电工学在推动知识传播、满足社会学习者学习电工学的需求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彰显大学精神。”肖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