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始建于1960年。研究所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承担自动化及仪器仪表领域的国家重大应用研究项目,注重原创性技术研究,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在理论与实际等方面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果。
研究所现设有测控技术及仪器宽口径本科专业(其前身自动化仪表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两个工学硕士点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博士点(我国该学科首批两个博士点之一),其中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研究所现有教师26人,以辽宁省领军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为标志的教师队伍实力雄厚,其中青年教师中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沉淀,本所主要研究方向为:红外辐射测温理论与技术;多相流参数检测与控制技术;复杂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层析成像测量技术;光纤传感器技术;新型光电检测技术;粉体监测与控制技术、生产过程参数的图像检测技术的研究等。
2005年以来,研究所完成和在研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2项,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10余项,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企业合作的研发项目70余项,项目总金额超过1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已授权的实用化国际发明专利9项、国内发明专利18项;在国内外杂志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的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4部。
研究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教育部数字化仪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等教学、科研及实践环境。
研究所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在本科生中开展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鼓励优秀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在研究生及本科生中开展基于目标管理的毕业设计等,极大提高了毕业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研究所长期坚持原创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化研究。历经30多年的研发,2项突出的技术“黑体空腔钢水连续测温”和“气固两相流流动参数检测”,在国内外冶金工业获得广泛应用。技术水平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黑体空腔钢水连续测温”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前沿性学术研究领域,研究所开展了“磁流体光学特性及新型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和“慢光特性以及新型光学传感技术研究”等创新性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汇刊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评价。
挂靠在研究所的我国第二个国际性学术组织“国际粉体检测与控制联合会”,已成功连续举行了9次国际会议,建立了国际声誉和国际交往的平台。
所长:谢植,教授,电话:024-83687768 email:xiezhi@ise.neu.edu.cn
支部书记:李晶皎,教授,email:lijingjiao@ise.neu.edu.cn
副所长:王玉涛,教授,电话:024-83685464 email:wangyutao@ise.neu.edu.cn
副所长:胡振伟,讲师:024-83671496 email:huzhenwei@ise.neu.edu.cn